
在全國各地“促投資”和“拼經濟”的爭奪中,招商引資該如何打出差異化優勢?臨沂以市城投集團等平臺為資本紐帶,靈活運用基金這一投資利器,以投帶引,孵化落地了一批戰新企業和產業集群。在這背后,一條關于“城投變產投”的市級國企改革路徑也逐漸顯現。

“基金招商”寄予厚望
當一家外地企業主動為服務臨沂召開產業對接大會,“雙向奔赴”在此刻有了具象化表達。接觸三月有余,這家來自濟南的智能制造機器人生產基地落地沂蒙新質產業園,臨沂從此可以實現規模化量產移動、并聯機器人。“這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政府的高效務實和人們的勤勞肯干。”濟南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賽曾如此感慨。寒風料峭冬意濃,凍不住火熱的施工現場。沂蒙新質產業園內,屬于翼菲智能科技那近8畝的地界上,大型設備、生產線正一波波入駐車間。再過不久,臨沂首批AGV(自動導向搬運車)物流機器人和以輕工業為主的并聯機器人將在這里量產下線。這家公司總部位于濟南,主攻工業機器人研發和制造,客戶包括富士康、聯想、京東方、蘋果、聯合利華、順豐、郵政速遞、美的等知名企業。今年5月,為賦能臨沂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濟南翼菲智能制造機器人生產基地項目成功落地沂蒙新質產業園,成為臨沂首個規模化量產移動機器人和并聯機器人的先進制造項目。將時間往前撥轉數月,作為臨沂市委、市政府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部署,沂蒙新質產業園所承載的重任早已從規劃圖紙上清晰可見。新能源(光儲氫)、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戰新項目,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人形機器人、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這1000多畝的產業園將力求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孵化器、創新企業集聚區。這樣的好項目、新產業該從何而來?作為建設運營主體,重擔落在了臨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簡稱“城投集團”)肩上。在過去多年招商競爭和學習實踐過程中,地方政府曾研究出土地招商、駐點招商、鄉情招商等多種手段,落地開花又結果的例子不在少數。但風向時刻在變。當為招商引資增添更多“政企雙向選擇”和“產業互動共創”的色彩,打好“基金”這張牌,正被越來越多地方寄予厚望。其中,由國資委牽頭,通過運用基金這一新“引擎”,以合肥建投集團、合肥產投集團、興泰控股三大平臺為資本紐帶,建立多元化立體化投融資體系,打造國有基金叢林的“合肥模式”尤為亮眼。2020年,臨沂城投集團成立致同資本控股(山東)有限公司(簡稱“致同資本”),專注于股債投資和基金運營。作為市屬國有金融投資公司,致同資本擔起了資本招商的重任,通過供應鏈金融創新,全方位參與臨沂市重大戰略引領性產業項目投資,賦能培育當地優勢產業。

從招引項目到構建生態
“我們選擇到臨沂落戶的理由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看中了這里的產業基礎。臨沂是一座物流城市,運輸車輛眾多,我們生產的分鐘級快充電池恰恰可以應用在物流領域,助力臨沂物流產業向現代物流邁進。”今年5月,在沂蒙新質產業園建設暨第一批入園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江蘇超電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姚曉青宣布,將年產10GWh超級快充動力電池Pack及2GWh動力電池項目落地臨沂。歷經5個多月的奔波迎來喜訊,也令致同雙碳基金管理部負責人唐浩舒了口氣。“這也算一場因緣巧合的際遇。”2023年,由致同資本受托管理,一支總規模高達50億元的雙碳基金進入投資運作階段。它專注光伏、風電、動力電池、氫能、碳管理及上下游等領域,定位于服務全市雙碳轉型的產業引導母基金,以下設子基金間接投資,來發揮國有資本產業引導、杠桿撬動的作用,開啟了投資基金帶動產業引育和發展的新格局。“我們需要先遴選出符合資質的基金管理人,再根據他們的實力和方向選擇契合城市發展的投資項目。”唐浩解釋,這種模式能夠讓擁有豐富投資經驗和敏銳市場洞察力的投資機構,提供專業的決策支持,同時幫助企業在招引地獲取資金、市場資源、技術合作、產業鏈上下游機會等支持,從而實現財務收益、風險防控、產業落地與時間周期之間的平衡。截至目前,致同資本已公開選聘出9家產業類和2家創投類基金管理人,納入招商資源庫中。翼菲科技和江蘇超電兩個項目,均采用該基金運作模式招引而來。“去年11月,我們就從資源庫中挑選出了負責江蘇超電的基金管理人,又趕上為新質產業園招引項目,符合園區定位后,我們便正式開始對接。”唐浩將這次成功歸結于合適的招商模式與強有力的“靠山”支持。作為臨沂市最大的市屬國有企業,臨沂城投集團資產總額過千億元,也成為全市唯一一家獲評“雙AAA級境內評級、雙投資級國際評級”國有企業,融資能力不容小覷。而且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基金招商的真正價值并非僅僅吸引企業前往落地,而在于推動產業資源的整合,在當地構建起適宜企業長期發展的生態系統。在落地江蘇超電項目的同時,致同招商團隊還積極爭取為其配套一家運營電池快充網絡的企業,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比起把企業招引而來,我們更在意能否讓他們長久扎根。第一次嘗試新的招商模式,凡事都要走在前面。”唐浩總結。

過去,城投公司是由地方政府注資設立,承擔著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鋪路、架橋,壘起城市發展的基石。但經歷粗放生長過后,不少市縣級國企面臨著資源分散、產業定位不清、同業交叉競爭等窘境。國資國企研究院副院長兼首席專家李錦曾在署名文章中表示,中小城市城投公司以基礎設施投資為主,主要投向公益性、準公益性業務,需要通過大量融資來維持,前期投入高,后期回收慢、收益少或零收益,造成企業負債率增高,經營性現金流壓力大,投資回報率不高。而城投類的企業,下一步要以開發建設為主體,逐步轉變為城市綜合運營服務提供商和產業投資的運營商。這一時代發展的產物,注定要隨時代而變。臨沂城投集團早早圍繞“城投變產投、國企更健康、改革要到位”三大任務,持續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助推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如何進行產業投資,臨沂城投正從基金招商模式中尋找答案。今年8月,翼菲科技主動為服務臨沂召開了一場產業對接大會,為當地推薦產業鏈相關合作伙伴項目。這進一步強化了翼菲科技與臨沂產業的助力服務協同,將有效促進臨沂高端裝備制造(機器人)產業鏈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正是因為我們之間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就像處成了朋友,才能產生資源互換的連鎖效應。”在對接初期,就翼菲科技曾顧慮的資金、選址等問題,致同資本投資業務部負責人徐玉飛與團隊前后去往濟南7次溝通協商,最終取得了企業的信任。后因《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的出臺,團隊又與企業交涉,為其配套木業、寵物食品公司等客戶,延長產業鏈。這個過程中,他能明顯感受到更多企業家們正打破對臨沂的固有印象。“臨沂現在是一座科技之城、文化之邦、物流之都,在項目落地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政府的高效務實、人們的勤勞肯干,因此,翼菲落地臨沂是一個目標一致、雙向奔赴、互相扶持、彼此成就的選擇。”濟南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賽也期待雙方攜手同行,為臨沂的物流行業、食品行業、板材等行業的發展提質增效。近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集中突破戰新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建設了一大批高能級創新平臺,培育了眾多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光儲氫一體化集群入選山東省未來產業集群。臨沂經濟發展的動能在轉、賽道在換、格局在變,新質生產力項目將紛至沓來。目前,致同資本已與150多家金融、資本、咨詢機構建立“招商聯合體”,組建長三角區域高質量發展基金,依托臨沂(上海)離岸協同創新中心,打造“基金+基地+飛地”的前店后廠新模式,用好基金招商新“引擎”,服務臨沂高質量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