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丨從《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5年城投發展六大關注點
來源:新華社、DM等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到,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在發展中逐步化解風險,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重點關注點如下:

城望解讀:基于城投市場化主體和政策性抓手雙重屬性,城投債務結構與效率、期限與資金流面臨錯配,付息償債壓力和業務資金流緊繃甚至斷裂并存。在堅持隱性債務“遏增化存”基本原則下,短期來看,預計地方政府和城投的發力點將從化債轉移到輕裝上陣謀發展、騰出空間惠民生上來;長期來看,推動在發展中解決債務問題才是破題關鍵。由近及遠,著眼未來,城投如何將外在政策推力轉化為內生發展動力,通過市場化轉型重塑業務結構和管理體系,提升市場化融資能力與可持續經營能力,打造“造血”功能依然是城投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城投緊抓“發展中化債”的機遇,積極盤活存量資產,協調貸款展期置換,保持再融資渠道暢通,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丨關注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面向十五五,城投將作為產業發展助推器從“大投資”“大開發”轉向市場化、產業化運營,在“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兩個方面持續與地方產業發展深度綁定。產業數字化方面,通過引入大數據等賦能城市開發、投資、建設、運營以及水利、環境等公共基礎設施傳統產業,實現“產業數字化”升級;數字產業化方面,聚焦新質生產力,圍繞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等領域,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加快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
城望解讀:展望2025年,隨著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新公司法”)正式實施,城投需結合自身的功能定位、主營業務、市場環境,尤其統籌結合國資監管要求,將新公司法的法律框架和一般性約束轉化為內部規章制度和治理機制,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健全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和體制機制。
城望解讀:展望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2026—2030年)謀篇布局之年,“十五五”規劃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做好“十五五”規劃意義重大、責任重大。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城望集團認為“十五五”規劃關鍵在于充分體現生存回歸產業、發展回歸利潤、機制回歸市場。
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城望解讀:近年來,各地城投公司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積極開展各項鄉村業務,以“鄉村振興”掛名的地方政府下設國有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綜合各地城投公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案例,可以發現城投公司參與鄉村振興大致有兩種方式:一是將鄉村振興相關業務作為集團公司的一個業務板塊,與其他業務板塊實現產業互補,成為城投公司完整產業鏈中的一個部分;二是地方政府成立新的鄉村振興公司,專門開展鄉村振興相關業務,本質上是獨立的運營公司,是區域內專門負責農村業務的新“城投”,專業化程度較高。
統籌安排收入、債券等各類財政資金,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今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赤字規模5.6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9.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2萬億元。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元。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重點用于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今年合計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11.8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9萬億元,財政支出強度明顯加大。
城望解讀:特別國債作為特殊時期的特殊工具,專門服務于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項目需要,對穩定金融市場與宏觀經濟等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等方式增加六家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將增強大型商業銀行發展穩健性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更好地發揮其在金融體系中的“壓艙石”作用,促進金融安全穩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