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速覽|化債壓力下,城投公司如何布局金融賽道?
作為地方政府投融資體系的核心載體,傳統城投長期依賴土地財政和信用背書的發展模式遭遇嚴峻挑戰;與此同時,"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推動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國務院35號文更將隱性債務化解列為地方政府核心任務。在此背景下,以金融業務為突破口、轉型為金控或類金融集團的產融結合探索,正在重塑城投行業的生態圖譜——從長三角到珠三角,從省會城市到區縣平臺,設立產業基金、布局融資租賃、試水商業保理等創新實踐層出不窮。
一、城投公司布局金融賽道的方向
產融結合型
以產業投資為核心,通過設立產業基金或直投項目,實現業務多元化。
1.產業投資基金
與政府引導基金、社會資本合作成立產業基金,重點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合肥產投集團通過美元債融資支持半導體、新能源等產業項目。
2.市場化股權投資
參控股地方國企或新興產業企業,提升資產收益。哈爾濱投資集團控股江海證券,并通過參股農商行、信托公司實現金融業務協同。
3.資本運作與并購重組
通過并購重組盤活低效資產,例如青島城投參與僵尸企業債務重組,激活不良資產價值。
服務主業型
圍繞城投主業延伸金融服務,提升產業鏈協同效應。
1.供應鏈金融
依托城投基建項目,搭建區域性供應鏈金融平臺,為中小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融資、保理等產品,解決產業鏈資金周轉問題。
2.融資租賃與商票業務
通過售后回租模式盤活非公益性資產,或利用商業承兌匯票優化短期資金周轉。
綜合金融服務型
城投公司通過參股、控股或整合區域金融資源,構建綜合性金融平臺,形成“產融結合”的生態體系。
1.參控股金融機構
通過控股或參股銀行、證券、保險、信托、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打造區域金控平臺。例如,天津泰達控股整合渤海銀行、北方信托等資源,形成金融全牌照布局。
2.類金融子公司設立
設立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商業保理等類金融子公司,為中小企業和產業鏈提供金融服務。青島城投通過城鄉擔保公司創新“銀擔通”等產品,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
3.資本招商與股權投資
利用產業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推動地方產業升級。例如,青島城投設立半導體產業基金,引入矽力杰等高科技企業,助力區域經濟轉型。
二、城投公司布局金融賽道的可行性
1.政策導向明確
中央“一攬子化債方案”及“35號文”等政策文件明確要求城投公司剝離政府融資職能,推動市場化轉型。分類監管框架下,城投公司通過轉型為“市場化經營主體”可突破新增融資限制,金融業務成為培育造血能力的關鍵路徑。
2.區域經濟發展需求
城鎮化進程與產業升級催生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青島城投通過“產融e貸”平臺為小微企業提供200億元資金支持,覆蓋24條重點產業鏈,凸顯金融業務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
3.產業協同優勢
城投公司在傳統基建領域積累的產業鏈資源,為金融業務提供場景化入口。例如,青島城投通過“暖心貸”產品鎖定熱電行業供應鏈,形成生物質燃料融資閉環,年放款超2200萬元。此類業務既降低風控成本,又實現產融深度綁定。
4.資源整合能力優勢
城投公司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可依托政府背景和區域資源,通過整合地方金融資產(如參股銀行、設立擔保公司)形成協同效應,進而發展金融業務,轉型為金控或類金融集團。
三、城投公司布局金融賽道的挑戰
1.金融牌照獲取困難
金融牌照是開展核心金融業務的關鍵,但由于監管部門對金融牌照的發放較為嚴格,使得金融牌照的獲取難度較大。多數城投在轉型后僅能整合小貸、擔保、融資租賃等低門檻類金融業務,難以形成全牌照優勢,導致業務范圍受限、市場競爭力不足。
2.金融專業能力與人才短板
一是缺乏市場化運營經驗,城投公司傳統業務以基建投融資為主,缺乏金融產品設計、風險定價、資產證券化等核心能力,多數城投公司僅能通過參股金融機構布局金融業務,但實際控制力弱,難以實現協同效應;二是人才儲備不足,金融業務需要專業化團隊支持,但城投公司內部多由政府背景人員主導,缺乏金融投資、風險管理等領域的高端人才。
3.風險管理挑戰
金融業務涉及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且極易傳導蔓延至其他業務,進而引發系統性風險。同時,城投公司缺乏完善的金融風險評估模型、風險監控機制和風險應對措施,在風險管理方面經驗相對不足,尤其在經濟形勢不穩定、金融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可能會對集團產生負面影響。
四、城投公司布局金融賽道的案例
1.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天津市政府通過整合市屬國企資源,成立天津泰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主導對渤海銀行、北方信托等金融機構的絕對控股,形成覆蓋銀行、證券、保險的綜合性金控平臺。該模式通過集中地方金融資產,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緩解財政壓力,并實現市場化運作。
啟示:政府主導的資產注入與股權整合,打造純經營型金控平臺,以金融工具反哺城市基建。
2.哈爾濱投資集團
哈爾濱投資集團通過控股江海證券(持股44.45%),參股農商行、中融信托等機構,構建多元金融板塊。江海證券作為黑龍江省唯一地方券商,貢獻了集團主要收入來源,并通過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等業務實現產融協同。
啟示:以股權投資切入金融領域,逐步形成全牌照布局,但需平衡牌照資源與運營能力。
3.青島城投金控集團
青島城投金控集團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通過擔保、轉貸基金等工具累計扶持小微企業2900余家,貸款余額超80億元。其創新業務模式包括“銀擔通”“惠農-光伏貸”等,并設立半導體產業基金吸引矽力杰等高科技企業落地,實現“資本招商”與產業升級的雙重目標。
啟示:發揮多種金融服務手段優勢,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探索出一套可供借鑒的“城投布局金融賽道”方法。
五、城投公司布局金融賽道的措施
明確戰略方向與合規邊界
一是政策合規性審查,遵循中央關于地方債務管理(如“15號文”)、城投平臺市場化轉型等政策要求,確保金融業務不新增隱性債務。同時,明確業務與政府信用的切割,建立市場化主體身份。
二是戰略方向選擇,明確自身金融業務的戰略方向。
產融結合型:設立產業基金支持新興產業,推動地方產業升級。
服務主業型:圍繞基建、公用事業等核心業務,發展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等配套金融工具。
綜合金融服務型:依托地方資源獲取金融牌照(如融資租賃、保理、擔保),構建區域金融服務平臺。
獲取金融牌照
一是在短期,優先申請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門檻較低的類金融牌照;
二是在中期,采用合作的方式獲取門檻較高的金融牌照,可以通過參股、并購等方式間接獲取金融牌照或業務經營權。如參股地方銀行、農商行等,參與其經營管理,逐步積累金融業務經驗;與大型金融集團合作,共同開展金融業務,借助其牌照優勢和豐富經驗,彌補自身專業能力短板。
三是在遠期,在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同時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加強自身實力建設,進而依托自身實力申請金融牌照。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引進金融領軍人才。通過獵頭定向挖角券商、基金、資管等機構的業務高管,擔任金融板塊負責人,注入市場化基因;
二是校招與社招雙軌并行。與知名財經高校合作開設“城投金融特訓班”,定制化培養應屆生,同時加強社招,側重3-5年經驗的金融中堅力量,覆蓋風控、投研、產品設計等崗位。
三是提高薪酬與建立激勵機制。提高薪酬待遇、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空間和激勵機制,吸引金融行業優秀人才。
四是搭建實戰化培養體系。與券商、信托等合作成立“城投金融研究院”,開展金融業務實戰項目演練。
搭建風險控制體系
一是建立風險管理架構。設立獨立法人主體(如金融控股子公司),避免風險向母公司傳導;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配備專業的風險管理人員,負責對集團整體風險進行統籌管理。
二是提升專業化風控能力。搭建覆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的評估模型;對投資項目實行“投前盡調-投中監控-投后評估”全流程管理。
三是建設風險預警機制。提前準備風險應對方案,并建設風險監控系統,同時設定風險預警指標閾值,當風險指標超過閾值時,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并啟動風險應對方案。
在監管政策日益收緊的當下,城投公司均在積極謀劃產業化轉型,金融業務作為重要抓手,城投公司應積極謀劃,通過金控平臺、產業基金、創新融資工具等提升市場化能力,轉型為金控或類金融集團。但需注重風險管控,具體實踐中還需結合區域資源稟賦、政策支持及自身轉型階段靈活選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