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5000億元支持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城投有何發展機遇?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于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城投公司可依托政策支持,重點布局社區嵌入式養老綜合體、文旅消費新地標和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等三類項目。
01
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政策解析
人民銀行表示,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長使用期限不超過3年。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5家屬于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城市商業銀行(以下簡稱26家金融機構)。政策執行至2027年末。
26家金融機構根據經營主體申請,按照風險自擔的原則,自主決策是否發放貸款及貸款發放條件。對于符合政策支持領域的貸款,26家金融機構可按照貸款本金的100%,按季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并對報送貸款信息的真實性負責。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金融機構報送的申請,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加強事后核查和監督管理。
對于本次創設的新政策工具,市場普遍預計,未來服務領域的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激發釋放。權威專家指出,新政策工具將激發服務消費和養老市場活力。一方面,可進一步激發國內服務消費潛力,促進擴大服務消費供給、提振服務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可支持養老產業發展,也有利于完善養老保障,在更長期限中釋放居民消費潛力。
新政策工具也是對前期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政策的擴容和升級。2022年4月,央行設立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額度400億元,先期以試點方式開展,后拓展至全國。新政策工具額度更大,支持領域更廣,利率更低,在全國范圍內均適用,體現了貨幣政策對消費、養老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02 5000億元資金如何申請落地? 1. 低成本資金撬動市場活力 再貸款利率低至1.5%,顯著低于普通再貸款工具(如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1.75%),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激勵信貸投放。 結合財政貼息政策(如部分領域貼息1.5個百分點),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 2. 結構性工具精準發力 與2022年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額度400億元)相比,此次政策 額度擴容12倍,且支持領域從單一養老擴展至“服務消費+養老”雙主線。 通過“先貸后借”機制,確保資金直達實體經濟薄弱環節。 3. 長期效應與產業升級 政策執行期至2027年,為服務消費和養老產業提供 中長期資金保障,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 預計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超萬億元,形成“金融+產業+消費”的良性循環。 03 城投公司布局的方向 1. 基建投資向“消費場景”轉型 城投公司可依托政策支持,重點布局三類項目: 社區嵌入式養老綜合體:整合適老化改造、醫療護理、文娛服務,打造“15分鐘養老圈”。參考成都“天府養老”模式,利用再貸款資金建設智慧養老設施,配套政府購買服務協議。 文旅消費新地標:開發銀發旅游線路、沉浸式文娛體驗項目,如浙江“未來收費權質押”模式,以輕資產運營獲取低成本信貸。 教育服務升級:建設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托育機構,對接再貸款支持的“教育消費”領域,形成“培訓+就業”閉環。 2. 融資模式創新:從債權融資到權益性資本引入 REITs擴容:將養老社區、文旅設施等優質資產打包發行消費類REITs,回籠資金再投入新項目。如上海農商行對佰仁堂養老集團的貸款支持中,REITs退出機制成為關鍵設計。 PPP+政策性擔保:聯合地方政府成立風險補償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合肥某公建民營項目通過“見貸即保”模式,獲得零擔保費貸款。 3. 產業協同:構建“養老+”生態鏈 “養老+醫療”:與三甲醫院合作建設康復中心,申請再貸款支持設備采購。 “養老+科技”:引入AI護理機器人、遠程監測系統,提升服務溢價能力。江蘇某智慧養老項目通過再貸款實現技術升級,入住率提升40%。 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政策,本質是以金融工具重塑經濟結構。地方政府與城投公司需跳出傳統基建思維,以“場景運營+生態構建”為核心,將政策紅利轉化為可持續的公共服務能力。唯有如此,方能實現從“輸血式扶持”到“造血式增長”的跨越,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