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浙江國資國企持續深化改革,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推動全省國有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切實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據最新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改革工作臺賬任務綜合進度為75.4%,提前完成國務院國資委提出的2024年完成 70%以上主體任務要求。
一是高站位部署推進改革任務。浙江省國資委堅持把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加強頂層設計,注重系統落實,通過構建“1+3+11+N”新一輪改革框架體系,系統謀劃25項重點改革任務、22項重大改革載體、18項重要制度修訂、21項重點量化目標任務,以務實舉措推進改革工作落地見效。
二是高效率督導推進工作落實。督促各省屬企業制定印發改革實施方案和工作臺賬,指導各地市根據實際制定改革方案或任務臺賬,多次組織召開國企改革相關會議及培訓,扎實做好改革政策宣貫與解讀,強力推進建立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聯席會議,增強省級各管理部門戰略協同,全面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穿透力。
三是高質量強化推進試點創新。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確定基層聯系點企業11家,賦予各地各企業更大改革自主權,結合自身改革發展實際開展精準化、差異化、個性化改革探索,深化杭州區域綜改試驗、世界一流“雙示范”企業、“科改行動”、“雙百行動”等專項工程和專項行動,加大先行先試、改革創新力度,更好為全省乃至全國深化國企改革探路先行,提供更多浙江樣本。
四是高標準開展先進典型引路。深入發掘國資國企改革典型,及時總結優秀改革案例,講好浙江國資國企改革故事,提煉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加大宣傳引導力度,鼓勵對標先進、比學趕超,有效發揮先進典型對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和帶動作用,引導社會各界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營造支持國企改革的良好氛圍。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2023年度標志性成果清單》,其中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省能源集團)、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簡稱:省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杭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杭州城投集團)3項成果入選,作為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國資國企系統推廣,值得學習借鑒。一、浙江省杭州市積極探索城投集團“產城融合”轉型發展新路徑杭州市以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為手段,積極探索杭州城投集團“產城融合”轉型發展新路徑。實施戰略重組增強服務城市能力。將原杭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與原杭州市錢江新城投資集團戰略重組,整體規模實力大幅提升。重新組建杭州市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市安居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子企業,打造形成集開發、建設、運營、服務為一體的城市服務全產業鏈運營主體,有效增強現代城市服務保障功能。打造公共服務一體化供給新模式。杭州城投集團通過公交、水務、燃氣國有企業跨層級重組,理順市、區、縣(市)公共服務領域投融資體制,形成全市13個區、縣(市)公共服務規劃、運營、標準、價格、質量“五統一”的一體化高效運營體系,解決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的一系列難題。推進產城融合助力未來產業培育。發揮杭州城投集團融資能力與應用場景優勢,通過設立百億規模城投產業基金和連接高校資源,形成基金投資、產業基地運營、產業招引和成果轉化培育、應用場景賦能等新功能。加快打造市內三大產業高地,參與全市重大產業投資布局和科技成果轉化。落實推進中法“兩國雙園”項目,構建科創型高能級產業平臺和科創人才聚集地。加快推動形成以科技產業拓展反哺服務城市的新發展模式。二、浙江省深化國資運營公司改革強化服務科技創新功能省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圍繞服務科技創新深化改革,探索投資、孵化一體化運營模式,積極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專業平臺改革,更好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省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聯合5家省屬企業組建省級產業投資平臺,將浙江省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升格為科創投資平臺,聯合14家省屬企業組建省國資國企研究院,試點推行項目跟投機制,加大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投資力度,戰略投資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芯聯集成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螢石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鏈主”企業。其中,集成電路領域投資金額超40億元,形成從晶圓制造、芯片設計、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到封裝測試的完整鏈式投資布局。構建一體化科創模式,培育孵化科創類企業。發起設立新興產業基金、科創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累計投資戰新科創類項目超200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2家。打造綜合科創服務平臺,運營23家科技大市場;承辦中國創新挑戰賽(浙江)、浙江國資國企創新大賽等賽事活動,2023年中國創新挑戰賽(浙江)促成30項共4.18億元意向簽約;運營青山湖科創孵化器,并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桐廬縣等合作運營園區;著力構建科創投資、科技服務、園區孵化聯動發展模式。深化省市縣聯動,助力地方產業升級。發起成立省市國資運營聯盟,打造省市縣三級國資運營企業信息交流、資源共享、業務合作、黨建聯建平臺,深化“省級國資+地方國資+產業頭部企業”聯動模式,累計落地省市縣合作項目約100億元,引導半導體、新材料等領域“鏈主”企業在山區海島縣落地一批標桿項目。參與組建浙江省種業集團、浙江省健康養老集團及一批改革項目,助力省屬企業培育新質生產力。三、浙江省加快建設白馬湖實驗室探索校企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
白馬湖實驗室立足杭州,輻射區域發展,持續探索校企產學研協同的創新模式,為浙江省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匯聚校企資源,以學促研。實驗室充分融合集團能源主業和共建高校學科及人才方面優勢,成立由院士、行業專家領銜的戰略學術委員會,實現科學家和企業家共同治理,通過全球引才,探索校企雙聘機制,快速匯聚200余名優秀科研人才,組建20余支聚焦能源前端領域的科研團隊。
依托產業場景,以產帶研。實驗室圍繞能源產業鏈布局科研,聚焦太陽能、氫能與儲能、能源清潔低碳利用三大方向,開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高效電解制氫、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等戰略導向的基礎研究和市場導向的應用研究,積極搶占“雙碳”與環保技術領域制高點。牽頭承擔浙江海上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省級課題,為浙江省能源缺口尋找關鍵增量。發揮政企優勢開展協同科研,建設氫能高端裝備研究試驗基地,政企聯合打造核心設備研發、試驗測試、成果孵化的樣板工程。
打通轉化渠道,以研助產。實驗室開辟自主轉化孵化、專利授權生產、科研先研后股、示范驗證投資、專利許可入股等5種典型轉化模式。成功實現光伏增效、鎳氫儲能電池等一批科研成果產業化應用。高效率船舶脫硫系統助力浙江浙能邁領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