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8日,從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2024年9月9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濟南市市屬企業主責主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對主責主業管理原則、核定標準、核定程序、監督管理、責任追究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和規范,為推進濟南市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不斷提升濟南市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按照該政策,市屬企業主業所涉及的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至少一項指標合計占企業總量原則上近3年平均不低于70%,單個主業原則上不低于10%。《辦法》的主要內容共分6章44條,包括總則、核定標準、核定程序、監督管理、責任追究、附則。第一章總則,主要包括制訂目的,適用范圍,主責、主業、擬培育主業和非主業的定義等。第二章核定標準,主要規范了主責、主業、擬培育主業的核定依據和要求,主業經營指標標準和主業數量等,其中,主業名稱主要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等國家標準性文件制定;主業所涉及的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至少一項指標合計占企業總量原則上近3年平均不低于70%,單個主業原則上不低于10%。第三章核定程序,主要規定了企業主責、主業的核定程序。其中,企業主責由市政府制定或批準;企業主業由市國資委審核批準,分申報、審核、核定三個步驟。第四章監督管理,主要是建立主責主業動態調整、信息化日常監控和年度監測工作機制。實現主業穿透式管理,全級次企業均制定主業清單。推動主業和投資聯動管理,嚴控非主業投資,競爭類、功能類、公益類企業非主業投資比例不超過年度投資計劃的5%、3%、2%。做好存量資產管理,存量主業資產進行專業化整合,存量非主業資產分類管理,推動資源要素向主業集中。豐富監管措施手段,以激勵約束措施為抓手,推動市國資委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形成合力,提升監督實效。第五章責任追究,市國資委建立健全主責主業管理工作責任追究機制,對日常管理不力、申報資料虛假、問題整改不到位、非主業投資不合規的,按照有關規定和相應的職責權限,對企業相關責任人給予處理、處分;造成國資損失或重大影響的,按照《企業國有資產法》和《市屬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等有關法律和規定,嚴肅追究企業相關人員的責任。第六章附則,要求市屬企業根據本辦法制定企業主責主業管理制度。各區縣(功能區)和文化類、金融類企業可參照本辦法制定或執行相關制度。

以下為政策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