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東濟南市平陰縣低空經濟特許經營權出讓項目公開招標話題,引起輿論關注。
招標信息顯示,項目招標人為平陰縣發展和改革局,項目為出讓平陰縣低空經濟30年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者在特許經營期內負責低空經濟的運營和維護,提供飛行執照駕培等服務,合同履行期限為30年,估算投資9.24億元。
此前低空經濟多聚焦于大城市或特定的航空產業發達區域,縣級層面涉及較少,此次公開招標或將是全國首例縣級低空經濟特許經營權出讓招標項目。
濟南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于11月26日發布了《平陰縣低空經濟特許經營權出讓項目中標公告》。中標日期為2024年11月26日,中標單位為山東金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中標金額為924011000.00元,也就是9.24億零1萬1千元。

作為全國首宗 “低空經濟” 特許經營權出讓的地區,平陰縣在低空經濟領域具有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目前,平陰縣擁有平陰榆山機場和平陰孝直通用機場兩處機場,其中,平陰孝直通用機場,入駐了山東琦泉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深圳中航智飛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遼寧遼河通航公司,上述公司分別開展了航空攝影業務、無人機組裝試飛、農林飛防等業務。今年11月初,山東媒體大眾網刊文《競逐“天空之城”,濟南已經贏得先手》介紹:低空經濟,是近來備受關注的熱詞。所謂“低空”,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據實際需要延伸至不超過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圍。“低空經濟”則是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載體,以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領域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據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3.5萬億元。業內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5000億元。大眾網文章介紹,有人說,低空經濟就是向天空要GDP。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催生了萬億規模“新藍海”。報道提到,5月15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發布的《山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顯示,到2026年,全省低空經濟服務保障水平全國領先,創新能力國際一流,應用場景豐富多元,產業能級大幅躍升,成為全國低空經濟創新發展重要策源地,低空經濟產業成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方案提出,支持濟南、青島申報國家首批空中交通試點城市,以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為重點開展應用示范,支持智慧空中出行(SAM)裝備加快市場應用,適應未來城市空中交通需要。同時,構建形成濟南、青島兩核引領,煙臺、東營、日照、濱州四點支撐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格局。10月1日,由濟南能源集團100%出資組建的濟南低空經濟發展集團揭牌成立。這透露出一個明確的信號:濟南正加速布局低空經濟產業。競逐“天空之城”,搶跑低空經濟新賽道,濟南有基礎、有優勢,更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