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將推出3萬億規模優質項目,加碼“兩重”“兩新”
國新辦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表示,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在交通運輸、能源、水利、新型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推出總投資規模約3萬億元的優質項目。
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民營經濟促進法第四條規定,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統籌協調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我想請問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落地實施方面,下一步將采取哪些舉措?謝謝。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鄭備: 謝謝你的提問。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廣大民營企業對實施好這部法律充滿期待。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積極履行統籌協調職能,會同各部門、各地方扎實推動法律實施,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抓配套建設。在立法過程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我們會同有關部門提前謀劃、同步開展相關制度的“立改廢釋”。一批配套制度機制已經出臺,如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保障中小企業賬款支付條例、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及其實施辦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等。還有一批正在加快推進,涉及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服務保障、權益保護等方面。同時,不少地方結合本地實際,也在積極完善相關配套。 第二,是抓落地見效。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全力推動法律實施,強化剛性約束,重點在五個方面下更大功夫,具體來說就是:下功夫破除障礙,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下功夫治理拖欠,解決民營企業賬款支付問題;下功夫依法保護合法權益,解決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下功夫落實紓困政策,解決企業獲得感不強的問題;下功夫加強政企溝通,解決企業合理訴求。同時,在法律實施過程中,我們將注重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不斷完善制度機制,努力營造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良好法治環境。 第三,是抓學習宣傳。我們將會同各部門、各地方全面學習法律內容,深入領會法律精神,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民營經濟工作。加強法律宣傳,幫助民營企業學好用好這部法律,維護合法權益,更好拓展發展空間,專心致志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大顯身手;推動社會各界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凝聚共識、匯聚合力,共同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法律轉化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澎湃動力,需要我們齊心協力、久久為功。希望社會各界更加關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有關法律實施的意見建議,歡迎大家及時向我們反映。謝謝。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在科技創新、外貿出口、促消費、擴內需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民營企業都發揮著生力軍的作用,民營經濟促進法就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科技創新和國家重大戰略等提出了明確要求。請問,金融機構在這些方面如何提供支持,金融監管總局有哪些政策和舉措?謝謝。 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 叢林: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對于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民營企業,我們把發力點放在“一業一策”上,立足行業產業的特點,提供有針對性、專業性的金融服務。 在近年來民營企業表現亮眼的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我們著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首先是促進投融資結合。我們正在開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股權投資試點,支持投資科技創新企業,目前已經設立了74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另外,在18個試點城市落地了科技企業并購貸款,支持科技企業暢通資本循環。其次是創新增信方式。推動建設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區,優化知識產權的登記、評估、處置、補償等相關政策,助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與財政部門聯合出臺了支持科技創新擔保計劃,為科技型、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專項擔保。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17.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0%。再有就是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面向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開展了兩項保險補償試點,目前已經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萬億元。 在以中小微民營企業為主的外貿、消費領域,我們首先是在小微融資協調機制中單列了外貿板塊,全面梳理外貿企業清單,優先走訪對接融資。另外,以短期出口信用險來支持出口貿易,今年一季度承保金額已經超過了2400億美元,一些對外貿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產業,像電子信息、現代化工、整車工程機械等領域,承保金額大幅度上升。創新“跨境電商保”模式,支持外貿新業態,指導保險公司開發專屬的保證險產品,為跨境電商的境內采購提供信用保障。加大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化旅游、教育培訓、健康養老等領域的信貸投放,支持消費服務業的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在鼓勵民間投資方面,我們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就融資對接建立了專門的工作機制,形成了重點民間投資項目清單,并向銀行推送,指導銀行自主對接融資服務。一些地方也有很好的實踐和探索,比如有的地方搭建了專門的線上對接平臺,銀行可以通過平臺獲取項目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精準識別與信貸政策相匹配的項目,這樣就實現了從“項目找資金”變成“資金找項目”,有效提升對接的效率。謝謝。 民營經濟促進法主要內容 1、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投資和創業,鼓勵開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參與現代化基礎設施投資建設。 2、支持民營經濟組織通過多種方式盤活存量資產,提高再投資能力,提升資產質量和效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應當合理設置雙方權利義務,明確投資收益獲得方式、風險分擔機制、糾紛解決方式等事項。 3、引導民營經濟組織根據國家戰略需要、行業發展趨勢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開發關鍵核心技術、共性基礎技術和前沿交叉技術,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4、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支持有能力的民營經濟組織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向民營經濟組織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支持公共研究開發平臺、共性技術平臺開放共享,為民營經濟組織技術創新平等提供服務,鼓勵各類企業和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職業學校與民營經濟組織創新合作機制,開展技術交流和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5、支持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參與數字化、智能化共性技術研發和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依法合理使用數據,對開放的公共數據資源依法進行開發利用,增強數據要素共享性、普惠性、安全性,充分發揮數據賦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