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國資委:不斷強化穿透式監管模式,全力打通國資監管工作“最后一公里”
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以來,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立足地區實際,強化穿透式監管,聚焦“主體歸位”,深化“穿透機制”,有效打通國資監管“最后一公里”,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01 聚焦“主體歸位” 明確誰來管 02 深化“穿透機制” 明確怎么管
(一)黨建穿透
呼倫貝爾統籌全市國資系統整體全面落實“兩個一以貫之”,大力推動黨建責任制和生產經營責任制有效聯動,全面展現高質量黨建對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保障作用。全市國資國企統一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寫入國資國企公司章程,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打造“黨建引領+”工作模式,開展全市國有企業黨務骨干重點培訓班9場。
呼倫貝爾市印發了《全面推動清廉國企建設實施方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指導各旗市區加強重點環節監督。以國資系統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件為鑒,開展警示教育5次。2024年國資監管企業各級紀委處置問題線索63件(其中本級處置18件),同比下降78%,全市國資系統實現了違紀案件數量的“斷崖式”下降,清廉國企根基得以夯實。
(二)管理穿透
在業務指導方面,呼倫貝爾建立了由市國資委指導、各旗市區財政局直接管理的聯動體系,市國資委黨委年初制定調研課題并開展有針對性的調研,與各旗市區國資委、國有企業座談交流,現場答疑解惑,開展業務培訓。2024年通過縱向聯動機制處置重大事項7項,協調解決旗市區監管難題23個。
在業務培訓方面,呼倫貝爾打造全市“國企大講堂”平臺,每月定期開班,由市國資委統一編排課程表,嚴格把控培訓內容,并以視頻的方式連線到旗市區;兩級聯動的培訓機制初步建立,培訓方式變“分散培訓”為“集中教學”。2024年至2025年5月,累計培訓旗市區國資國企業務骨干5800余人次,約13200課時。
在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呼倫貝爾聚焦關鍵領域與核心環節,責成市國資委編印《國資監管常用法規選編》《國企改革常用政策選編》《國資監管規范性文件選編》三套工具書,制定規章制度44件、規范性文件32件,嚴控債務、投資、法律風險。2024年,全市國資國企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5.76個百分點至40.81%,下大力氣解決經營性虧損問題,牙克石市2024年減虧達3792萬元,減虧50%。
在績效考評方面,呼倫貝爾市建立旗市區國資委考核評價機制,細化量化獎懲事項清單,考核工作的精準性、針對性、有效性得到有效提升。2025年,對經營效益突出、推進改革有力的9個旗市區進行了通報表揚,考核激勵“指揮棒”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改革穿透
呼倫貝爾充分發揮市屬國企在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支持幫助旗市區國有企業提升發展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市屬10家國企采取“一對一”方式幫扶指導13個旗市區國資國企工作,實現全市國資國企協同發展,2024年旗市區自定158項改革任務已完成128項,完成率81%。13個旗市區一級企業戶數由146戶壓減至60戶,壓減率達59%,管理層全部壓減至3級以內,清理參股僵尸企業8家,全市企業管理效率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更加優化,發展質效明顯提升。
呼倫貝爾編制了《呼倫貝爾市國資國企產業發展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積極引導全市國有企業建立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關系,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為阿榮旗工業企業發展配置優質資產,將呼倫貝爾市水資源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劃轉至阿榮旗。整合7個地區口岸資源組建陸港集團,打造全市重點開放平臺資源,在國際貨運代理、進出口國際貿易、跨境電商、倉儲、報關服務、落地加工及境外礦產資源開發等領域實現口岸與內地協同發展,全市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得到提升。
(四)監管穿透
呼倫貝爾運用“國資在線監管平臺”每月監控旗市區國企主要數據,實現關鍵數據共享,消除信息孤島,2024年累計歸集監管企業監管數據232個科目2.8萬余條,在線監管覆蓋率提升至100%。市委主要領導牽頭高位推進構建旗市區國資“1+N”專責監管團隊,極大提升監管專業性和精準度。
資產總額10億元以上旗市區配備“1+6”監管力量(1名專職副職、6名工作人員)。資產總額10億以下配備“1+4”監管力量(1名專職副職、4名工作人員),做到科學區分,精準高效。通過標準化配置,旗市區國資副科級專職分管領導達到13名,專職監管人員總數達到80人,較改革前增加54人,增幅達207.7%,監管效能顯著提升。
內蒙古呼倫貝爾國資委將以“全鏈條穿透、全要素協同”為目標,持續在“推動國資在線監管平臺功能升級,探索大數據分析預警模型應用”“健全跨區域產業鏈協同機制,加快陸港集團資源整合效能釋放”“完善旗市區國企市場化經營機制,年底前全面完成剩余改革任務”“強化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建設,推動清廉國企標準化監督全覆蓋”等方面深化穿透式監管探索,以更高效能監管護航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