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濱,長興潮涌。浙江湖州長興縣,以一場國企改革的“速度與激情”,在全國縣域經濟版圖上深深鐫刻下屬于自己的鮮明坐標。當地縣屬的國企不僅拿下多個AAA主體信用評級,長興科創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創集團”)更創下全國首例縣域科創類國企AAA評級。本文深度剖析長興縣政府、長興科創集團獲此成就其背后所潛藏的底層邏輯。
據了解,長興縣前有浙江長興國有資產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控集團”)、浙江長興產城融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產融集團”)接連獲評AAA主體信用評級。2025年6月,長興科創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創集團”)經國內權威信用評級機構綜合評定,成功獲評AAA主體信用等級,評級展望為穩定,成為全國首例斬獲AAA主體信用等級的縣域科創類國有企業。長興縣屬國資國企的改革可謂成算已久,壓茬推進。看似波瀾不驚的表象下,涌動著清晰的戰略脈絡與循序漸進的實施智慧。這場變革的核心,在于通過資產重組實現從分散到專業化經營。回望改革征程,一條“整合-聚焦-升級”的主線如絲如縷,貫穿始終。2017年,長興初步構建了城市、交通、文旅、金融四大國有集團體系,通過資產的優化重組,打破分散運營的壁壘,讓國有資本的合力初步凝聚,初步奠定了專業化運營的基礎框架。2021年,為服務國家級經開區發展需求,長興組建了浙江長興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經發集團”),專門承擔經開區開發建設和產業培育職能。2024年,長興在城投集團基礎上新組建國控集團,在經發集團基礎上新組建產融集團。從“城投”到“國控”,從“經發”到“產融”,長興完成了國資體系的深度重構。這一輪重組中,長興將分散的政府資產大規模注入國企平臺,顯著提升了資產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后續信用評級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同年,國控集團和產融集團先后獲得AAA主體信用評級。2025年,科創集團再次獲得AAA評級,成為全國首例縣域科創類國企AAA評級。在縣域科技創新生態建設的探索之路上,科創集團斬獲AAA無疑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全國縣域科創領域首個斬獲 AAA 信用評級的國有企業,其發展軌跡不僅打破了傳統認知中 "規模決定評級" 的固有邏輯,更以鮮明的創新基因重塑了縣域科創國企的成長范式,在行業發展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的印記。相較于傳統國企依賴規模擴張的成長路徑,科創集團的崛起并非依托龐大的資產體量 —— 其資產總額不足百億、年凈利潤不足 5000 萬元,卻能贏得權威評級機構的最高認可,核心在于精準錨定科技創新產業孵化與投資的賽道深耕。科創集團錨定科技創新產業孵化與投資的賽道,構建 "科創園區筑巢、產業基金賦能、成果轉化搭橋" 的三維體系:科創園區提供物理空間與配套服務,讓初創企業輕裝上陣;產業基金精準滴灌創新項目,破解融資難瓶頸;成果轉化平臺打通從園區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推動技術價值落地。這套體系的協同運轉,讓科創集團在規模有限的情況下,釋放出遠超體量的創新效能,為縣域科技創新注入澎湃動能,推動產業升級破浪前行。2024 年,長興縣以戰略遠見推動的資產整合行動,更成為科創集團跨越發展的關鍵一躍。縣域政府精準施策,將長興創惠農業有限公司 100% 股權、長興麗恒超市有限公司 100% 股權、長興綠色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51% 股權悉數劃入科創集團麾下。這一看似跨界的資產配置暗藏深意:農業企業提供穩定的基礎收益流,連鎖超市貢獻持續的消費端現金流,綠色發展集團則帶來長期的生態價值回報,三者共同構建起 "短期穩流 + 中期平衡 + 長期增值" 的現金流保障網。這種模式不僅破解了縣域科創國企普遍面臨的 "公益與盈利難兼顧" 的發展困境,更開創性地探索出一條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支撐、持續發展" 的縣域科創國企新路徑,為全國同類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當長興縣屬國企接連斬獲 AAA 評級,資本市場解讀的不僅是單個企業的經營能力,更是長興縣整體經濟生態的穩健性 —— 這張 "信用名片" 背后,是縣域經濟長期沉淀的可持續發展實力。長興縣的經濟底氣源于其構建的縣域發展 "全維度優勢"。長興縣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國營商環境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中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
2024年,長興縣GDP為927.75億元,全年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51.4億元,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8.63億元,年末境內外累計上市公司13家。強大的經濟實力為當地國企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堅實的經濟規模提供空間,數字經濟注入新動能,穩健財政筑牢防線,上市公司集群激活資本循環。更深層的價值在于形成了 "縣域經濟托舉信用、信用反哺縣域發展" 的雙向循環。國企高信用評級成為 "信用放大器",既降低自身融資成本,更將信用優勢轉化為產業吸引力。對融資成本敏感的科創企業,因高信用平臺帶來的低成本資金和穩定配套服務加速落戶,推動優質資源集聚。從企業信用升級到縣域生態認可,再到產業發展反哺經濟,長興正演繹 "經濟筑信用、信用引產業、產業強經濟" 的良性循環。這揭示了縣域治理中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 的智慧,當經濟穩健性與企業信用形成共振,縣域發展的天花板便不斷被突破。從太湖之濱的改革實踐來看,長興縣用一場“以質取勝”的突破證明:縣域經濟的競爭力,從來不在于規模大小,而在于能否找到適配自身稟賦的發展路徑。當政策紅利、產業根基、模式創新形成合力,即便是資產不足百億的縣域科創國企,也能站上資本市場的“峰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