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掃描文末二維碼獲取全文)
一、中央政治局會議: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地方融資平臺出清!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會議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同時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積極識變應變求變,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2025年上半年中央政治局會議政策邏輯演進體現從短期應對到長期布局、從單兵突進向系統集成、從政策宣示到制度落地的特征,這些政策脈絡既體現了對當前經濟社會矛盾的精準化解,也為下半年城投重點工作打好了制度框架和實踐基礎。(解讀詳見原創丨上半年6場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下半年城投怎么干?)二、地方國資委負責人研討班: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編制和實施“十五五”規劃
7月23日至24日,國務院國資委在京舉辦地方國資委負責人研討班,總結上半年工作,交流做法經驗,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出席并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科學把握國資國企在新征程上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開啟增長的“第二曲線”,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參加研討。中央財辦秘書局負責同志應邀作專題輔導報告。會議強調,要以編制和實施“十五五”規劃為契機,指導推動地方國有企業始終堅持戰略導向、長期主義,以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重塑未來核心競爭力。要增強科技創新第一動力,突出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運用、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產業投融資體系建設大文章,大力培育更多引領產業升級的新興支柱產業。要加強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統籌推動,著力探索出資人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有效方式,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允許試錯的良好氛圍。7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研究做強國內大循環重點政策舉措落實工作,聽取關于202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初步整改情況的匯報,聽取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情況的匯報,審議通過《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的決定(草案)》。會議指出,審計整改是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的重要一環,事關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對審計查出問題,要壓實被審計單位整改主體責任,強化主管部門監督管理責任,確保不折不扣限時整改到位。要舉一反三、標本兼治,及時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鏟除問題滋生土壤。要把審計整改作為推進工作的有力抓手,以整改促落實、提效能,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一、國家發改委《政府投資基金布局規劃和投向工作指引(公開征求意見稿)》和《加強政府投資基金投向指導評價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防止重復投資和無序競爭
7月30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強政府投資基金布局規劃和投向指導評價,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起草了《政府投資基金布局規劃和投向工作指引(公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工作指引》)和《加強政府投資基金投向指導評價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工作指引》提出,推動政府投資基金支持重點領域。國家級基金要立足全局、抓大放小,重點支持國家層面現代化產業提質升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補齊產業發展短板,突破產業基礎瓶頸,聚焦少數關鍵領域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鼓勵國家級基金加強與地方基金聯動,在前沿科技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結合地方資源稟賦,通過聯合設立子基金或對地方基金出資等方式,形成資金合力。二、中國人民銀行、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金融服務農村改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農村金融服務改革
為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能,中國人民銀行、農業農村部7月24日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金融服務農村改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強調,要健全金融服務農村改革體制機制,鼓勵各地探索建立農業設施和畜禽活體的確權頒證、抵押登記等管理制度,擴大抵押融資覆蓋面,推動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強化金融機構授信用信管理,優化完善金融供給機制。《意見》提出,提升鄉村建設金融服務水平,通過投貸聯動、組建銀團、項目打捆打包等方式,提供多元化融資方案,支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因地制宜提供債券融資、股權投資、基金信托、融資租賃等綜合性融資服務,支持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強化金融賦能鄉村治理質效,增強“農文旅”深度融合金融服務供給,用好信貸市場服務平臺,賦能數字鄉村發展。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升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水平。三、金管局《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夯實合規底線
7月1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首次系統規范地方AMC經營規則,涵蓋業務范圍、風險管理、監管責任等關鍵領域。核心要求包括:明確金融不良資產收購占比底線,規定近三年年均收購金融不良資產投資額占新增投資額比重不低于30%;限定經營區域,原則上在所在省級行政區域內開展業務;強化風險管控,設定單一客戶、集團客戶投融資余額上限,以及流動性、關聯交易、外部融資等監管指標;建立“省級地方金融管理機構負總責+金融監管總局協同”的監管體系。一、河南省:首提探索建立城投公司等協同共建的城市數字化運營生態圈
近日,河南省發布《河南省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要創新城市運營運維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城投公司、數字企業、科研智庫、金融機構等協同共建的城市數字化運營生態圈,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優化考核評價規則,探索建立結果導向型運營預算和考核機制,完善一體化運維管理制度,打造多元參與、供需對接、價值驅動的社會長效運營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加強專業化城市運營團隊建設,提升智慧城市設施運維、服務運營、數據匯聚共享與開發利用水平,拓展無人機、多功能智能桿等應用場景。
7月2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安徽省財政科學管理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進行政策解讀。據悉,2025年,財政部選取部分省份,組織開展地方財政科學管理試點工作,安徽是全國僅有的2個綜合試點省份之一。《實施方案》于2025年6月30日印發實施,按照財政部要求,安徽將用2025—2026兩年時間開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聚焦財政管理改革重點,落實11項試點任務,涉及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制度、落實習慣過緊日子要求等。在試點地區上,除在省級層面全面實施試點工作外,在各市積極申報試點任務的基礎上,選取部分有條件、有意向、有基礎的市縣開展試點工作,實現全省16個市在市級層面全覆蓋,37個縣(市、區)納入試點范圍。其中,遴選合肥市作為綜合試點市,承擔全部11項試點任務。7月22日,合肥市建投集團成功取得上海證券交易所95億元公司債無異議函,一舉刷新2024年至今華東地區單筆私募債注冊規模紀錄,標志著集團在資本市場實現“三個首次”:省內國企“退平臺”后首次新增融資債券、全市首單額度大于50億的公司債、企業首單成功注冊公司債,為“科創合肥”再添金融重器。本次債券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戰略性科創項目,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四、銀川市:“22條”為國企管理人員“能上能下”立標準
7月15日,從銀川市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全區率先印發《市屬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工作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用22種可操作性強的具體情形為企業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建章立制。以此讓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淘汰,倒逼管理人員主動作為、擔當實干,全力以赴謀工作、抓項目、提質效,共同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指引》適用于市政府授權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市屬一級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市屬各集團公司)子企業負責人,以及集團總部及子企業中層管理人員。要求市屬各集團公司根據企業功能定位、行業屬性和發展特點等,充分考慮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管理人員的特點和職責差異,以工作業績和能力表現作為主要衡量依據,構建更加精準、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和崗位管理體系,包括健全子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子企業負責人、經理層成員經營業績考核,中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以及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體系,確保評價標準統一、評價過程公正、評價結果客觀,充分調動管理人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加快建設“雙示范市”貢獻積極力量。
請掃描以下二維碼獲取全文)
全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