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舉辦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釋放什么信號?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舉辦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總結上半年工作,明確下半年重點任務。近期,本文聚焦研討班主題,圍繞經濟穩增長、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央企社會責任等重點議題進行深度解讀。
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頂梁柱”,在穩增長與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圍繞國資央企重點工作展開深入研討,明確提出要以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01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是生產力的載體。中央企業要以“快”破局促傳統產業轉型、以“精”布局謀新興產業提質、以“融”塑鏈強產業鏈供應鏈根基、以“合”賦能育良好產業生態、以“責”鑄魂顯國資央企擔當。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徐磊、袁雪提到,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重要支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寶武AI“煉鋼”、冶金地質總局AI“找礦”、中國石化AI“探油”……國資央企堅持“數智”與“綠色”雙輪驅動戰略,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不斷煥發新機。
中國華能舒安杰提出,向綠向新向智向未來,要按照“控增量、優存量、促減量”思路優化煤電發展,推進煤電與煤炭、煤電與新能源“兩個聯營”。南方電網張勉榮高度重視數智技術在推進產業轉型中的作用,認為打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數據壁壘,深化應用數智技術對傳統高耗能行業“三化”改造,是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路徑。
在傳統產業積極轉型的同時,一股“新”風吹動了產業轉型的浪潮。
2024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規模達2.7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占總投資比重歷史性突破40%;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營業收入突破11萬億元,占中央企業總收入近30%。
國家電網歐陽昌裕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全球大國博弈的戰略焦點。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楊簫瀅等提到,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央企業要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打通“高研發投入—策源地建設—成果轉化—產業規模化”全鏈條,讓科技創新從政策驅動轉向能力內生驅動。
行業層面,中汽中心王鐵表示,汽車央企的新興產業布局和商業模式探索正在推進,要充分發揮汽車作為新興技術的關鍵載體作用,前瞻布局汽車與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材料等前沿顛覆性技術的跨領域融合研發,積極探索車聯網、車網融合等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推動汽車及相關新興產業實現高質量協同發展。中國石油錢興坤建議,要加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領域投資力度,夯實芯片制造、生物、工業軟件等領域托底保障能力,超前謀劃人形機器人、海洋能等新領域新方向。中國移動黃宇紅認為,科技創新,已不僅僅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更是支撐國家信息通信事業行穩致遠、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02 用運營管理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03 積極服務保障國計民生
在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指出,中央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有著區別于一般經營主體的更高標準,不能僅僅體現在自身質量效益的提升上,而要體現在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的有機統一上。2024年度至今,中央企業以四個“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在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增強經濟社會服務能力、提升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水平、健全履責保障體系方面,亮點頻現、成效斐然,充分詮釋了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質。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李梓源等表示,中央企業要加快提升企業發展質效,將自身發展嵌入國家民生治理體系,實現從“滿足需求”到“創造價值”的深層跨越,讓“國之重器”的發展紅利轉化為全民共享的民生福利。
研討班提出要穩經營、優投資、保安全、促發展,以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李梓源等認為,中央企業大多處在關系國計民生、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發揮戰略支撐托底作用,筑牢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基石,是中央企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應有之義。中央企業對內應以更高標準有力提供安全支撐、筑牢經濟安全基礎;對外應以更高標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國際安全依托。
舒安杰認為,“穩”“優”“保”“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統籌兼顧、協同發力。其中,“穩”是基礎,要做到穩中求進、穩中有進,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要抓好穩健經營,提升發展質量效益,聚焦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這一根本要求,推動短長期目標有效銜接、表內外資產同步積累,加快實現經營有效益、增長有潛力、發展有價值的內涵式增長。深入實施提質增效,錨定“一利五率”關鍵績效指標(原創丨面向“十五五”,對標“一利五率”,城投發展規劃目標怎么定?),加大增收節支力度,形成更多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流的利潤,保持穩定運行的良好態勢。深入踐行“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切實做好生產、銷售、財務全流程成本費用壓降。
04 積極服務保障國計民生
作為“國家隊”,中央企業要肩負起“安全支撐”的重任,在保障自身穩健的同時,當好產業鏈安全的“壓艙石”。
徐磊、袁雪認為,下一步,中央企業將著力發揮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的優勢,著眼產業鏈供應鏈整體突破和提升,以“融”塑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持續深化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發揮中央企業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強的優勢,帶動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發揮中央企業核心優勢和引領作用,楊簫瀅等認為,中央企業要重點攻關門檻高、難度大的產業鏈核心環節。
李梓源等提到,近年來,中央企業扎實推進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有效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形成以中央企業為牽引,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優質中小企業為支撐的大中小企業有序競合、融通發展的新格局,并將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向合作企業開放共享,提升產業鏈整體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在穩定的環境中共同發展。
舒安杰認為,中央企業要優化投資結構,發揮示范帶動效應,發揮好“三個作用”,高效執行投資計劃,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以增量投入提振全社會發展預期。王文捷提到,中央企業應部署重點領域的科技攻關方向,形成優勢互補、分工明確、相互銜接、錯位發展、良性循環的產業格局,優化資源配置,引領構建良好創新生態。錢興坤表示,要堅定走差異化發展路線,參考優秀企業產業鏈組織模式,打造“賦能型企業”。
來源:國資小新。若文中內容涉及版權問題或需引用授權,歡迎隨時通過公眾號后臺留言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