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丨全國首筆“資本金貸款”已由農發行投放:農發基礎設施基金有限公司成立并完成首筆項目資金投放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扎實穩住經濟大盤、運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的戰略部署,在人民銀行、發改委、財政部、銀保監會的指導支持下,農發行從講政治的高度,切實增強做好基金投放工作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建立高效統籌運作機制,以高效率設立基金公司,并率先實現首筆投放。
7月13日下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情況,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介紹了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進展。
鄒瀾表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按照市場化原則投資,依法合規,自主決策,自負盈虧,自擔風險,保本微利,只做財務投資,行使相應股東權利,不參與項目實際建設運營,并按照市場化原則確定退出方式。
他表示,投資項目既要有較強的社會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經濟可行性,重點投向三類項目:
一是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明確的五大基礎設施重點領域,分別為交通水利能源等網絡型基礎設施、信息科技物流等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國家安全基礎設施。
二是重大科技創新等領域。
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資的項目。
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始于2015年下半年,當時叫專項建設基金,是指為擴大有效投資,積極緩解經濟下行壓力,解決項目投資及建設過程中資金到位不理想等問題,通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設立專項建設基金,對重點項目直接注入項目資本金的投資舉措。
有人將專項建設基金稱之為“資本金貸款“,因其可以做資本金,滿足項目資本金投入的比例要求,而基金并不參與日常管理,且通過股權轉讓、回購等方式退出,有”名股實債“的性質。
與常規的資金投放相比,專項建設基金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第一,無需財政預算,投放節奏較快,資金落實效率高;
第二,平均年化資金成本為1.2%,相較其他資金募集渠道成本低廉;
第三,投資收益通過現金分紅、回購溢價等方式取得,模式相對靈活;
第四,專項建設基金的用途主要是補充項目建設資本金,其余資金仍通過銀行貸款募集,能夠有效引導資金定點投放以及促進銀行放貸意愿的提升。
此次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的使用流程,根據安排,國家發改委將會同各地方、中央有關部門和中央企業形成足夠多的備選項目清單,由國開行、農發行通過金融工具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選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