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培育布局戰略性、前瞻性新興產業,提升國家產業競爭力,是近年來國資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一大方向。在日前召開的中央企業深化專業化整合推進會上,談及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將深入推進專業化整合,在醫療健康、裝備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和戰略性、前瞻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競爭能力強、資源配置優的一流企業。多家央企也在積極行動,發揮產業引領作用,優化投資體系、加大資本投入,加快培育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清潔能源、高端制造、智慧城市、健康養老等成為熱門領域。比如,保利集團表示,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積極孵化培育新興產業。圍繞產業鏈上下游的關鍵環節,布局科技創新、智慧城市、健康養老等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通過大投入形成大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國家電投明確,以綠能零碳交通、綠電轉化、大用戶合作、分布式智能電網、清潔供暖(供熱)、能源生態融合發展六個方向為重點,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在27日召開的國家電投新興產業推進會上,國家電投董事長錢智民表示,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新興產業將面臨發展的新契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這將撬動巨大的市場和產業。錢智民認為,氫能、儲能,將成為支撐制造業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氫能發展將帶動材料、裝備、終端、軟件、服務全產業鏈發展,儲能產業也具備巨大的全產業鏈發展空間。事實上,很多央企都看到了氫能的巨大發展前景。年初以來,中石油、中石化、國家能源集團、華電、三峽集團、中車、東方電氣、中國船舶、國家電網、中國能建、中國電建、中國電信等多家企業均已加速布局氫能產業。據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此前介紹,目前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央企業布局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全產業鏈,并取得了一批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的成果。國有資本布局新興產業的過程中,基金投資成為重要方式。作為首批轉正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投集團旗下總規模約1938億元的42只基金,聚焦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醫藥健康等領域,累計投資了670多個項目。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中國國新也積極通過基金投資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中國國新董事長周渝波介紹,截至2021年底,國新系基金累計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70余個,金額超過900億元,占投資總額80%,實現對戰略性新興產業9個子領域的全覆蓋。其中,國風投基金等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投資了包括孚能科技、寒武紀、曠視科技、瀾起科技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影響力大的優質項目。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表示,著力培育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是加大對已有的新興產業的投入,設立和發展新興產業基金,通過科創板等資本運作方式引入資本;二是選擇國家亟需重點解決的“卡脖子”技術領域進行創新性投入;三是要發揮央企整合能力,以混改方式整合民營高科技企業加快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項安波也認為,可進一步加大資本投入、優化投資結構,采取基金、直投等多種方式實施戰略性投資,綜合運用資產收購、股權投資、業務整合等手段,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同時,要強化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培育戰新產業的政策支持。